说过:“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,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”。从这个论断出发,可以更好理解茶文化。
茶被人们发现、利用,起点是药用,解渴醒脑。但人们在制茶、饮茶过程中,渐渐地将茶与文化嫁接,注入文化内容,凸现出一种精神境界,使饮茶艺术化,使人能得到一种精神享受。这种现象谓之茶文化。一个地区茶文化的特色,是当地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,是当地茶叶品质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,是这个地方的物质生活、文化传统、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。一个地方的文化发育越成熟,历史积淀起深厚,这个地方的个性就越强,品位就越高,特色就越鲜明。皖西地区文化底蕴厚实,历史积淀深厚。所以,这里的茶文化特点是格调高雅,内涵丰富。
六安茶叶品质上乘,文人雅士赏茶之色,赏茶之香,品茶之味后,提神益思,自然思绪飞扬,悟到人生妙趣,提笔作诗画。就是黎民百姓饮用粗茶,也会产生抒发情怀的歌谣。自古流传下来的与茶关联的诗、词、歌谣、楹联、谚语、故事、传说、戏曲、舞蹈等,都在皖西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位。清朝的《六安州志》、《霍山县志》以及其他一些皖西典籍,曾记载了许多与六安茶叶有关的诗词,现选摘一些以飨读者。
(作者系明末[1634]霍山县令,该诗为其作的《六茶纪事》之一,见李晔《六砚斋三笔》)
文人喜饮茶,饮到好茶易激发吟诗的兴致。在这方面,现代茶叶学教授、专家和名人志士以六安茶为题材作的诗词也是构思精巧,妙句连篇,吟之叫绝。
看霍山叠嶂喜葱茏,芳雯霭层穹。有风轻雨密,锺灵毓秀,丽茗精工。唐宋元明史册,入贡著丰功。韵味黄芽细,玉液醇浓。于今名茶衍创,正春回小岘,菊茗,毛峰。翠芽汤晰碧,隽永溢甘融。香草园,毫尖嫩雪;溯桃源,云雾金尖茸。特珍品,扬名世界,奖誉正隆重。
霍山县桃源河乡创制的名茶桃源金针、桃源云雾,外形紧凑,色泽翠绿,滋味醇甜,品质优异,特此赋诗祝贺。
艺术来源于生产劳动、社会活动,皖西茶农在长期的种茶、采茶、制茶的实践中,当然视茶叶为抒发思想感情的载体,因而创作和流传众多的茶叶歌谣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六安市的文艺工作者们创作了一些反映茶叶生产、茶农生活的戏剧、舞蹈,如庐剧《茶山新歌》,表演唱《挑担茶叶上北京》、《黄芽茶情歌》等等,有的文艺作品还获得省级以上奖项。